綠色供熱新模式是以多能互補、智慧協同、低碳循環為核心,通過整合清潔能源與智能技術推動供熱行業轉型的系統性解決方案。其核心路徑包括:
1. 多源互補與余熱深度利用
工業余熱規模化應用:整合電廠、鋼廠、垃圾焚燒廠等工業余熱資源,構建“一網多源”供熱體系,替代傳統燃煤鍋爐。例如青島西海岸新區通過華能、大唐余熱及垃圾焚燒余熱供暖,年減排二氧化碳和降低運營成本十分可觀。
跨季節儲熱技術突破:采用大溫差改造工程(供回水溫差擴大30℃),提升低品位余熱輸送效率,能耗降低70%,實現全年穩定供熱。
多能耦合系統集成:結合燃氣、電能、地熱能等能源,形成“混動熱泵+余熱回收”模式,極端低溫下仍可穩定運行。
2. 數字化驅動的智慧供熱體系
AI算法與數字孿生技術:構建覆蓋“源-網-站-戶”的數字孿生平臺,實現負荷預測、故障預警及動態調度優化,單采暖季節能率顯著提升。
智能終端與用戶互動:部署室溫采集器、智能溫控閥等設備,用戶可通過APP實時查看能耗、調節室溫,投訴率下降,形成“按需供熱”閉環。
區塊鏈計量與碳管理:通過區塊鏈技術確保供熱計量透明化,碳資產管理平臺助力企業參與碳交易,實現節能收益與減排目標雙達標。
3. 可再生能源與低碳服務融合
“光伏+供暖”分布式模式:利用屋頂光伏發電優先供熱,余電上網增收,如河北平泉市實現戶均增收,減排二氧化碳。
生物質能與地熱能創新:生物質摻燒技術降低燃煤替代成本,地源熱泵系統能效比達4.5,適用于無集中供熱的農村及南方區域。
海威茨智慧供熱全鏈路方案可提供能源供熱與低碳引導的核心價值:技術賦能(AI+數字孿生)及用戶側參與(智能服務),綠色供熱模式實現“節能降碳-經濟可行-民生改善”三重目標,為“雙碳”目標下的供熱行業轉型提供可復制路徑。